综合国产在线,91麻豆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电影,操亚洲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文章振鐸啟新期 ——陸宗達先生與黃建中先生的尊師重道
2025-07-10 10:43:58   來源:今日湖北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黃建中先生與陸宗達先生的交往中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

   1988年1月13日,一代宗師陸宗達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黃建中先生當即從武漢趕到北京,寫下一首七律《哭宗師——悼念著名訓詁學家、北京師范大學陸宗達教授逝世》以表悲痛之情:

        一代宗師離絳帷,神州傳訃仰天悲。

        學壇痛悼失擎柱,教界泣哀折帥旗。

        風范育人澤后世,文章振鐸啟新期。

        江河滾滾騰波淚,弟子依依輓柩帔!

 黃建中先生在發(fā)給筆者的材料中介紹了寫這首詩的背景,茲錄于下:

   陸宗達先生,字穎明,浙江慈溪人,1905年2月13日生于北京,192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文系,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學、北京大學國文系、民國大學、中國大學、輔仁大學任教,1947年起,專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陸先生自1926年起,師從黃季剛先生,學習以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為中心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精研經(jīng)、史、子、集典籍,深得季剛先生贊賞。幾十年來,他繼承師說,又吸收各方成果,不斷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語言學方面建樹甚豐。1965年他計劃招收‘訓詁學碩士’,我在他的師弟華中師范學院楊潛齋教授的鼓勵下,立即報考,已獲‘準考證’;可惜‘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停止招收研究生,我拜陸宗達先生為師的夢想未能實現(xiàn);好在1979年9月,南京大學洪誠先生受教育部委托舉辦‘訓詁學研討班’,陸宗達先生委派許嘉璐同志參加學習,并擔任班長;我有幸也參加了學習;1980年1月洪誠先生病倒在講臺上,不幸辭世;‘訓詁學研討班’在山東大學殷孟倫先生、南京師范大學徐復先生主持下順利完成結(jié)業(yè);1981年5月,我們在陸宗達先生、殷孟倫先生、徐復先生和楊潛齋先生等的指導下,在武漢籌建成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陸宗達先生為首任會長;1983年,我的《訓詁學教程》寫成,請陸宗達先生、殷孟倫先生、徐復先生和楊潛齋先生等審閱,最后由陸宗達先生題寫書名、殷孟倫先生作序推薦在湖北荊楚書社出版。我拜陸宗達先生為師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

    陸宗達先生在黃侃先生如何對待甲骨文、金文問題上有獨到見解,黃建中先生追隨陸宗達先生的主張,并挖掘文例予以佐證,全力消除學界對黃侃先生的某些誤解,解決了一樁“學術(shù)公案”。

    黃建中先生在《黃侃先生<說文>學探論》(《黃侃學術(shù)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一文中提到黃侃先生“對待甲骨、金文的問題”,針對張世祿先生在《黃侃論學雜著·前言》中所言“關(guān)于許書在字源學上的價值問題,實際就是關(guān)于金石古文字學和甲骨古文字學對于漢字研究的貢獻問題。章炳麟和黃侃他們講文字和古音,絕對以許書為宗,這種學說的片面性,早已有定論”。黃建中先生指出:“張先生在這里雖未明說章、黃二人不相信甲骨、金石文字,不像徐澄宇在《甲骨文字理惑》中說章氏曾‘力辟其妄’;黃氏亦‘欲辨其偽’,但實際這也是誤解?!蔽闹刑貏e引述陸宗達先生《我所見到的黃季剛先生》文中觀點:“太炎先生在治文字學時是不信金文、甲骨的,他在《理惑篇》里曾公開闡明過這一觀點。但季剛先生卻積極研學金文、甲骨,主張以《說文》為紐帶來研究金文、甲骨,也主張用甲骨、鐘鼎來駁正《說文》”(《訓詁研究》第1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對陸宗達先生的觀點,黃建中先生在高度認可的同時,還舉例說“如黃侃先生在《說文箋講》中釋‘上’、釋‘帝’多字,多次引用甲骨文、鐘鼎文、<三體石經(jīng)>來予以論釋箋識”(《黃侃學術(shù)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翻檢黃侃著述、黃建中整理的《說文箋講》一書,可見《<說文箋講>整理前言》里的詳細闡述,黃建中先生在總結(jié)該書特點時專門提到“運用甲骨文、鐘鼎文以研究<說文>”:“季剛先生以其敏銳的科學眼光,自覺運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材料以研治《說文》”,并詳細引用了黃侃先生三例釋字證明:“季剛先生不但自覺地運用甲骨文、鐘鼎文等古文材料以研治《說文》,且能對研治甲、金文的著述作出評價,若無深入研究,是難以至此境界的。〞(《說文箋講》整理前言,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其實檢讀《黃侃日記》(中華書局2007年7月版)可知,黃侃先生在治學中非常重視利用甲骨金石漢簡資料,曾大量購買、認真研讀古文字書籍。僅1929年日記所涉記錄甚多:如“宋人金石書,予略備矣,擬依次閱之,次如下:集古錄、考古圖、嘯堂集古錄、宣和博古圖、金石錄、王復齋鐘鼎款識、歷代鐘鼎彝器法帖款識、隸釋、隸續(xù)”(2月25日);“竟日看古彝器甲骨文”(4月25日);“讀古文字,取說文對戡一過,粗完”(5月17日);“讀殷商貞卜文字考”(6月8日);“晨起翻石印諸金文書,讀之怡然自樂”(9月2日);“托石禪寄錢五十二元如北京富晉買書四種(正續(xù)夢草堂吉金錄、歷代符牌錄、龜甲獸骨文字、殷虛書契待問編,共郵費二元余,甚貴)”(9月24日);“夜與行可書,求代購鐵云藏龜藏匋、殷虛書契、書契精華及其他金石書”(10月1日);“得離明書,送來新獲卜辭寫本,可喜”(10月20日);“在中央大學借得殷墟書契前編四冊,擬與石禪鈔此,并鈔劉鶚藏龜,則龜甲之書于是乎全”“與富晉書,告以匯款,仍托求龜甲書”(10月26日)。上述記載,也從另一個側(cè)面佐證了陸宗達先生和黃建中先生的觀點。

                              

陸宗達先生早年追隨國學大師黃侃先生學習文字、聲韻、訓詁等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受其影響較大。黃建中先生在撰寫《訓詁學教程》等過程中,注重研究陸宗達先生的《訓詁淺談》《訓詁簡論》等著作,并注意梳理其對黃侃先生學術(shù)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黃建中先生在《黃季剛先生——真正訓詁學之奠基人》(《訓詁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一文中提出:黃侃先生是建立訓詁學理論體系的第一人,其學術(shù)貢獻:一是第一次明確地對“訓詁”和“訓詁學”下出了定義;二是建構(gòu)了“訓詁學”的主要理論體系。該文又指出:黃侃先生建立起這一“訓詁學”的理論體系,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訓詁”和“訓詁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其主要事例:一是自從黃侃先生建立起這一訓詁學的理論體系之后,這一類的訓詁學著作大量出現(xiàn);二是這一類的訓詁學著作大多采用了黃侃先生所總結(jié)的訓詁的原理、規(guī)律、方法或義例,當然也各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該文還舉例說:“陸宗達先生著《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1980年),全書分‘什么是訓詁’、‘訓詁的內(nèi)容’、‘訓詁的方法’、‘訓詁的運用’四大部分,大都是以黃侃先生總結(jié)的訓詁條例和義例立說?!蓖瑫r舉例引用了陸宗達先生書中的觀點:“近代學者黃侃先生對‘詁’、‘訓’二字的解釋,反映了訓詁學進一步發(fā)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義。他說,‘詁’就是‘故’,‘本來’的意思;‘訓’就是‘順’,‘引申’的意思。這個解釋,過去也有人講過。如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詁,故言也。’漢代人也常把‘詁訓’二字寫作‘故訓’。魏代的張揖在《廣雅》里也說過:‘訓,順也?!@些,都是采用聲訓的方法來解釋‘詁’、‘訓’的語源,從而明其定義?!b’的語源是否是‘故’,‘訓’的語源是否是‘順’,我們且不在這里研究。但應該看到,黃侃先生對‘詁訓’的解釋,說明他已有了詞義的系統(tǒng)的觀點。”

   1 922年至1926年黃侃先生曾在武昌中華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前身之一)國文系任教。因這層關(guān)系,黃建中先生對黃侃先生的研究用力甚勤,成果頗豐:一是整理黃侃先生遺稿《說文箋講》(含《說文小箋》和《六書》),并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于1993年4月出版。二是1993年5月主持在華中師范大學和黃侃先生家鄉(xiāng)湖北蘄春召開的“中國海峽兩岸黃侃學術(shù)研討會”,編輯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于1993年5月出版的《中國海峽兩岸黃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一、二集,并為論文集撰寫《前言》和《出版特記》,還提交論文《黃季剛先生著作分類錄》。三是1989年參加在香港舉辦的“章太炎、黃季剛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提交論文《從黃季剛先生批注<說文解字>看先生之字源學說》。四是1993年參加在臺灣舉辦的“第一屆訓詁學學術(shù)研討會”,并提交論文《黃季剛先生——真正訓詁學之奠基人》。五是1985年5月參加在武漢、南京舉辦的“紀念黃侃季剛先生誕生100周年、逝世5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并提交論文《讀黃侃季剛先生批改的<爾雅義疏>》。六是1995年9月參加在武漢舉行的“紀念黃侃先生誕生110周年、逝世6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提交論文《黃侃先生<說文>學探論》。七是2011年參加在武漢舉辦的“湖北省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并提交論文《黃侃先生與辛亥革命》。

   章黃學派,薪火相傳,弦歌不輟。 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字、聲韻、訓詁之學,由章太炎先生傳給黃侃先生;又由黃侃先生傳給陸宗達、殷孟倫、潘重規(guī)、黃耀先、楊潛齋等先生。陸宗達等先生繼承和弘揚了黃侃先生的學術(shù)和事業(yè);黃侃先生又繼承和弘揚了章太炎先生的學術(shù)和事業(yè)!學有傳人,賡續(xù)文脈。一代又一代的學人,尊師重道,繼承和弘揚先輩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和事業(yè),生生不息,續(xù)創(chuàng)輝煌!這也是我們今天紀念陸宗達先生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黃發(fā)忠,湖北潛江人,1964年7月生。1981年~1988年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相繼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曾任??诤jP(guān)辦公室副主任、調(diào)查局綜合處處長、駐美蘭機場辦事處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教育處處長,海關(guān)總署人事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物資裝備采購中心主任。為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國海關(guān)學會、海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海關(guān)學院客座教授。2006年在海南出版社出版《國門觀潮一一黃發(fā)忠海關(guān)作品集》。在海關(guān)總署期間主編《海關(guān)人事教育》《海關(guān)政府采購實操九講》《如何當好海關(guān)采購人代表》《雪泥鴻爪》等書。 

發(fā)出本文的反響:

1、華師文學院江少川:黃發(fā)忠:華師中文系優(yōu)秀校友!

2、陳代興:發(fā)忠事業(yè)有成,文筆也很好。不勝欽佩之至!

3、湖北省紅學研究會會長王先海:收到。認真拜讀!謝謝黃教授分享!

4、意大利黃怡薇:好棒啊!

5、武漢市儒學會顧問夏新:好好好!

6、華師檔案館陳亞萍:好好好!

7、華師研究生院院長李延芳:名師出高徒,黃先生德藝雙馨,發(fā)忠才華橫溢!

8、武漢市儒學會名譽會長胡藻之:好好好!

9、《華中學術(shù)》主編湯江浩:謝謝黃老師分享!已拜讀學習!

10、華師文學院范軍:好!

11、湖北出版社黃佑志;高端會議  好! 

 

  責任編輯:萬星

 

 


技術(shù)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