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武漢6月19日電(方政軍方向明)“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大武漢文化需要漢陽、漢口、武昌三鎮(zhèn)的文化共生,更需要三鎮(zhèn)不同地理人文歷史而形成的鮮明文化個性,這種個性文化的互補、融合性便滋生了武漢三鎮(zhèn)的文化厚重。由漢水滋潤而成的漢陽,其個性的特異性成為武漢文化共生的重要元素。武漢市原江岸區(qū)退休干部呂忠經過考察研究,新近提出漢陽“十個文化”,高度概括出漢陽的鮮明個性特色,認為緊密圍繞這個文化特色建設新時代的漢陽,會形成漢陽的文化表達、文化覺醒、文化自信和完美武漢三鎮(zhèn)的文化共生。
呂忠認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它鏈接著一座城市的過去和未來。武漢不僅有聞名中國的蔡林記熱干面、老通城豆皮等特色小吃,在近代中國歷史中,武漢更是影響中國近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漢陽鐵廠”和“漢陽造”兵器等中國近代重工業(yè)和軍事工業(yè)的發(fā)源地?!皾h冶萍”工業(yè)產業(yè)鏈在漢陽形成相當規(guī)模。清朝末年,洋務運動領軍人物張之洞在武漢三鎮(zhèn)留下了劃時代的足印,而“漢陽鐵廠”、“漢陽造”、“漢冶萍工業(yè)鏈”正是張之洞為近代中國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在中國近代史中,武漢三鎮(zhèn)保留著許多處國共兩黨重要的遺址。武漢,是一座銘刻中國歷史發(fā)展里程碑的重要城市,甚至一個劇院,一條里弄、一個院落,都孕育著一段生動的歷史故事。
漫步在武漢三鎮(zhèn),總可以看到武漢熱干面等傳說的城市雕塑,為什么在漢口、武昌甚至漢陽主要城區(qū)也看不到“漢陽造”兵器的城市雕塑?為什么武漢三鎮(zhèn)不能互宣各鎮(zhèn)文化的特質呢?武漢,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在中國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文化個性與文化共生,鑄就了武漢三鎮(zhèn)的文化特征。
呂忠用學者的眼光考察后說,漢陽地區(qū)是武漢市的發(fā)祥之地,由于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與需要較之漢口、武昌、漢陽地區(qū)的文化地位的宣傳介紹急需得到加強。漢陽區(qū)為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qū)之一,因位于古漢水之陽而得名,地處武漢市西南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與武昌、漢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漢三鎮(zhèn)。獨居一鎮(zhèn)的漢陽區(qū),東瀕長江,北依漢水,是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廣義的漢陽,應該包括蔡甸(原稱漢陽縣)。江漢朝宗于南岸嘴,武漢長江大橋橫跨漢陽龜山與武昌蛇山之間。即毛澤東詩曰:龜蛇鎖大江。漢陽是知音文化發(fā)源地,高山流水的典故便發(fā)生于此,境內有古琴臺、晴川閣、歸元禪寺等人文景觀。當然,漢陽還有前文已提到的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洋務企業(yè),“漢陽造”享譽海內外,漢陽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近代工業(yè)文明的發(fā)詳地之一。
漢陽文化博大精深。品忠認為漢陽文化大致可以概括為“十大文化”。
——歸元“廟會文化”。歸元,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善惡終有報,勸人積善存德的歸元佛教文化,孕育了楚地漢人的道德歸宿。歷史,是需要敬畏的,“歸元文化,厚愛今人”的“歸元廟會”文化是突顯漢陽地域特色、歷史特點的最鮮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漢陽完全可以借鑒現代城市上海的做法,上海的龍華廟會(佛教),城隍廟廟會(道教)每逢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上海廟會之盛況弘揚了中國文化道德追求的傳統(tǒng)。
——雜技雜耍文化。武漢是中國雜技故鄉(xiāng)之一,楚之雜耍文化因歸元廟會而興盛。武漢一直在考慮漢口雜技廳的遷移問題,他認為遷移至歸元附近的五琴里一帶也非常合適,同樣與上海市一樣組建馬戲大劇場。
——琴臺知音文化。高山流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故事正是發(fā)生在漢陽。春秋楚國,漢陽人鐘子期,是一位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俞伯牙驚喜終于遇到讀得懂自己的知音,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嘆這個世界上再無自己的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這段高山流水的佳話,就成了漢陽的中華知音文化,如何弘揚中華知音文化為當今社會發(fā)展服務已成為當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任務之一。
——楚地漢水美食文化。漢水,是中華大地的重要內河,發(fā)源于陜西,流經湖北,滋潤了漢陽世代百姓,在漢口集家嘴匯入長江。漢陽(含蔡甸)土地肥沃,盛產魚米,昔日水上運輸十分繁忙,漁舟飲食和陸上村寨飲食構成了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楚地漢水美食文化,漁民的蒸食文化、腌制文化等等,再加上陸上的煨湯文化、炒制文化等等,成為武漢人民特別喜歡的漢味飲食。排骨藕湯、各類蒸菜蒸食成為漢陽民居的飲食追求。
——張之洞洋務文化。張之洞(1837—1909),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方面所做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張之洞的實業(yè)主要有兩件:一件是督辦盧漢鐵路(盧溝橋--武漢,即京漢鐵路);另外一件,仍然與武漢有關,他以修筑京漢鐵路為契機,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他以武漢為中心,在漢口修筑了張公堤,奠定了“大漢口”的城市規(guī)模,主要先后創(chuàng)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制革廠等一批近代工業(yè)化企業(yè),居全中國之冠,資本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yè)漢冶萍公司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xiāng)煤礦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第一代新式鋼鐵聯合企業(yè),1908年,盛宣懷奏請清政府批準合并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xiāng)煤礦而成。)漢陽鐵廠于1894年建成投產,開爐煉鋼。煉鐵廠共有鑄鐵廠、打鐵廠、機器廠、造鋼軌廠和煉熟鐵廠等6個大廠,4個小廠,兩座鋼爐,工人3000人,外國技師40人,這不僅是我國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而且雄居當時亞洲第一。
——“漢陽造”軍工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有這么一種武器,他雖然沒有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射擊精度高,也沒有德國毛瑟98式步槍完美的制作工藝,可就是這么一把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的武器,卻在一個叫中國的土地上立下赫赫的戰(zhàn)功。它就是漢陽八八式步槍(簡稱:漢陽造)。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漢陽造,定名為八八式。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后生產了將近50年,直到抗日戰(zhàn)爭結束,漢陽造總共生產了3110多萬把,而且中國各個兵工廠都會生產和維修。從1938年到194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膠東抗日根據地、晉冀豫、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也都曾小批量仿制過“漢陽造”。“漢陽造”同時也為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培養(yǎng)輸送了兵工制造人才。吳運鐸(1917---1991),湖北武漢人,兵工專家,學徒打工出身,在張之洞興辦的礦山、工廠做苦力,后來參加革命,從事火槍技術研究。抗日戰(zhàn)爭中,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研制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fā)射架及各種地雷、手榴彈。建國后,他主持無后坐力火炮、高射炮、迫擊炮和輕武器等多項課題研究,為國家培養(yǎng)了兵工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我軍裝備做出了杰出貢獻,他被稱為中國的“保爾”。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嚴格地說,漢陽造兵工文化應該劃歸為張之洞洋務文化。但是,中國近代受侵略被殖民的歷史,使中國迫切需要國防保衛(wèi)的武器,在當時,只有“漢陽造”能夠救中國。所以,在當前如何弘揚“漢陽造”軍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國防建設任務。
——中國角“南岸嘴”文化。南岸嘴,位于武漢市漢陽的晴川閣附近。南岸嘴在中國地理上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地方,被譽為“中國第一角”,簡稱中國角。
因為它是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和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交匯處形成的沖積地帶。有人說南岸嘴是中國的丹田所在,寓意這里是中國經濟最集中的地方。
因為南岸嘴如長江、漢水兩條龍托起的明珠,因其地貌獨特,頗有香港維多利亞港、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風采,更與著名的萊茵河與莫塞河交匯處,“德國角”相似,因此,有人將南岸嘴稱為“中國角”。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歸天之后,由于它沒有能繼位的兒子,只有一位在湖北鐘祥的堂弟有資格繼位,這位繼位的堂弟就是后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照。新皇帝進京登基要經過漢陽、漢口,官員接駕的地方就稱為“接駕嘴”和“南岸接駕嘴”,報駕的地方被稱為“報駕巷”,百姓探駕的地方則被稱為“探駕巷”。再后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地名因諧音被分別誤傳為“集家嘴”、“南岸嘴”、“鮑家巷”、“彈夾巷”,并沿用至今。
由于當時的交通運輸重要工具是船舶,集家嘴與南岸嘴是繁忙的兩岸的渡口。世界著名的漢正街的歷史,印證了中國角“南岸嘴”文化的重要地位。呂忠曾經撰文建議在南岸嘴與集家嘴修建一座步行觀光商肆橋,重塑當年漢陽與漢口的農副產品、小商品交易文化。
——漢陽國際博覽會展文化。在武漢市漢陽區(qū)四新新城軸線上,處在三環(huán)線和漢陽老城區(qū)之間,有一座集展覽、會議、酒店、商務、文化休閑、旅游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綠色生態(tài)國際博覽城。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展館可提供室內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展覽規(guī)模位居全國第三,華中第一。展館全為無柱型設計,凈高17米,館與館之間可用滑動移門分割或打通連接成大館,最大可提供70000平方米的完整無柱大空間。28000平方米的中央廣場作為室外廣場,可供市民休閑。建有一座五星級酒店和一座超五星級酒店,可提供1200個會展住宿房間。還有兩棟酒店式寫字樓,總建筑面積為:110000平方米。國際會議廳達6000平方米。建造了國內最大的室內海洋樂園,環(huán)狀水系可謂國博公園的傳神之筆。
呂忠求學非常敬業(yè),他專程去了一趟國博中心,除了感嘆,還是感嘆,認為漢陽會展文化必定引起國際的青睞和重視。
——漢陽新區(qū)文化。驅車觀光漢陽老城區(qū)以外的新區(qū)建設,人們驚訝地發(fā)現漢陽各新區(qū)的建設變化很大,難怪有不少武漢市民感嘆地說:“要想住生態(tài)環(huán)境美,現代化條件好,休閑安靜的新城區(qū),那就數漢陽的四新新城、永旺新城”。居然有不少東三省、河南省籍的居民也樂住于此,他們謂之“這里是人間的天堂”。不熟悉道路怎么走,他們熱情帶有驕傲自豪的情調指導你,這路該怎么走。
規(guī)劃太科學了,建設得太美了,這里有湖,那里有河,腳下是橋,旁邊是樹林,遠處是醫(yī)院,門口是永旺超市,南來北往交通太方便了。
國博也在四新,有人說,將來這里是各國領館區(qū),此間專家認為聯合國機構駐扎這里也不虧他們。漢陽各新城區(qū)建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學校、醫(yī)院、寫字樓、商業(yè)、影院娛樂、交通等等配套考慮得非常周全,真沒有想到漢陽的各個新城建設得這么好,續(xù)寫了漢陽地區(qū)文化的新活力!
——車都文化。提起車都文化不得不涉及漢陽的原有勢力范圍,按舊制蔡甸、漢南、東西湖、現漢陽區(qū)都叫漢陽。提起現代汽車制造工業(yè),漢陽始終都是重要的現代汽車制造基地,漢陽特種汽車制造廠為新中國的汽車工業(yè)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現在緊密圍繞漢陽及漢陽周邊區(qū)域已經形成相當規(guī)模的現代化的汽車產業(yè)城,汽車產業(yè)已經成為漢陽區(qū)的重要工業(yè)項目。當然,漢陽還有制藥、紡織等工業(yè)也引人矚目。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彪S著漢口,武昌兩鎮(zhèn)的發(fā)展飛速,“春說,饒漢陽夢,日寄武陵書”,改革開放4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漢陽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面貌,給大武漢增光添彩,帶來了驚人的變化,這已經不是昔日的“漢陽夢”了。呂忠歸納漢陽的“十個文化”,也只是漢陽驚人變化的一個縮影。
龜山當筆,漢水為墨,書寫不盡當今漢陽神奇的風采。
龜山當枕,琴臺當床,做不完當今漢陽傳奇的夢幻。
“一去未千年,漢陽復相見”。呂忠同志興奮地說,我們深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漢陽與神州大地所有地方一樣,會變得更美,可傳承的文化特色會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