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輪明月,滿桌佳肴,一家老少圍桌而坐,舉箸共食,其樂融融,我們將這種用餐方式叫做共餐,這是在中國常見的用餐形式,從日常三食到節(jié)慶喜宴,大多如此。
與之對應(yīng)的是分餐制,即把食物分到每個人的餐具中,各人獨自用餐。相比共餐而言,分餐制顯得更為先進、科學。其實,分餐制雖然現(xiàn)今較多存在于西方人的生活中,但并不是西方人獨有的。事實上,我國分餐制的歷史更加悠久。那么,為何我們的飲食習慣“不進反退”呢?
其實,一直到宋朝,我國主要還是實行分餐制!從分餐到共餐的轉(zhuǎn)變過程,是經(jīng)過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牽引。從元以后就開始由分餐向共餐過渡、轉(zhuǎn)化,但在明朝的時候,則是分餐和共餐并行,重要的場合還實行分餐制。而到了清朝,滿族是游牧民族,共餐文化再度興起,至此,中國人就徹底地告別了分餐制,變成共餐制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不過看到這里,你一定想問,共餐制不是挺好的嗎?為何說分餐制就更為先進呢?雖然,共餐制讓人感覺更加方便和溫馨,但是,交流情感的同時,細菌也會乘機潛伏在碗筷上,在一桌人的口腔間挨個“串門”,其中,“胃癌I類致癌因子”幽門螺桿菌(簡稱Hp),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感染了我國大部分人群,這也是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遠超西方等發(fā)達國家的重要原因。而延續(xù)幾百年的共餐制難以改變,我們唯有主動做好預(yù)防,把好口腔這個關(guān)卡,及時清除口腔幽門螺桿菌,才能防止“菌”從口入,降低胃病的發(fā)病率。
源自文獻《乳鐵蛋白聯(lián)合標準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薈萃分析》
不過,有“最強致病菌”之稱的幽門螺桿菌,想要清除起來也并非易事,在口腔中它有牙菌斑的保護,再加上口腔環(huán)境特殊,藥物很難作用,因此,必須要專業(yè)的清幽牙膏,才能做到。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乳鐵蛋白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nèi),均具有顯著的抗Hp活性。清幽牙膏中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共同作用,能夠做到在刷牙的兩分鐘內(nèi)快速溶解牙菌斑,讓幽門螺桿菌失去“保護罩”,再配合其核心專利成分乳鐵蛋白搶奪Hp生存所必須的鐵離子,溶解其細胞壁,從而迅速瓦解口腔幽門螺桿菌。
口腔幽門螺桿菌清除了,才能切斷胃部Hp的來源,同時,阻斷其口口傳播途徑,進而全面降低Hp的整體感染率。